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172.此后,一些修道士灵人出现了,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在世时曾为旅行的修道士或传教士的灵人。我们还看见来自这个星球的一群灵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邪恶的;这些修道士灵人便引诱这群灵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以此迷惑他们。这些灵人出现在该星球的东部地区,将那里的善者赶走;于是,善者便到了该星球的北边,如我前面所说的。这群灵人,连同他们的迷惑者联为一体,直到人数达到数千人,然后被分离出去,他们当中的恶者被投入地狱。我可以与其中一个修道士灵人交谈,于是便问他在那里做什么。他说,他在教导他们关于主的事。我问还有别的吗?他说,关于天堂与地狱的事。我问还有什么,他说,关于赦罪的权柄,以及打开和关闭天堂的事。于是,他接受测验,以查看他所知关于主、信之真理、赦罪、人的救赎,以及天堂与地狱的事。结果发现,他几乎什么也不知道,对每一个主题都持有模糊和虚假的观念;只有获得利益和实施控制的欲望。他在世时就获得这种欲望,并将其从世上带来。所以,他被告知,他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到这个星球旅行,在教导人时如此欠缺,以致他必然剥夺该星球灵人的天堂之光,将地狱的黑暗带进来,从而将他们置于地狱,而非主的统治之下。此外,他在迷惑人方面诡计多端,但在天堂的事上却是个傻瓜。他因是这样一个人,故被投入地狱。这个星球的灵人由此从这些攻击者那里得以释放。
1462.当论及主时,“埃及”是指由这些概念、知识或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但当论及其他所有人时,是指总的记忆知识。这一点从埃及这个国家在圣言中的含义清楚可知(对此,前面多处提及,尤其1164, 1165节)。因为古教会在埃及,也在其它许多地方(1238节);当该教会在那个地区时,各种记忆知识在那里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兴盛;这解释了为何“埃及”一直表示记忆知识。但在这些人渴望通过记忆知识进入信之秘密,因而凭自己的能力探究神性奥秘的真理之后,埃及便沉迷于法术,成了法术之地,因而表示扭曲真理并产生虚假及其衍生邪恶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19:11)。
“埃及”表示各种有用的记忆知识,因而在此表示由概念、知识或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这记忆知识能充当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器皿,这一点从以下圣言中的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他们使埃及,就是各支派的房角石,误入歧途。(以赛亚书19:13)
此处埃及被称为“各支派的房角石”,它应当作为“各支派”所表示的信之事物的基础。同一先知书: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说迦南的语言,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每一城都必称为太阳城。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一根柱献给耶和华。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他们因为欺压他们的人哀求耶和华,祂必给他们差来一位救主和首领,拯救他们。耶和华必被埃及所认识,到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上祭物和素祭,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他们就回转归向耶和华;祂必应允他们的祷告,医治他们。(以赛亚书19:18-22)
此处在正面意义上所提到的“埃及”表示那些拥有记忆知识或事实,即属世真理,也就是属灵真理的器皿之人。
又: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服侍亚述。当那日,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成为地中间的祝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
此处“埃及”表示由属世真理构成的记忆知识;“亚述”表示推理或理性事物;“以色列”表示属灵事物;这一切按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出现;所以经上说“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
以西结书:
你的帆是用埃及绣花细麻布作的,可以作你的大旗。(以西结书27:7)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拥有知识或认知;“绣花细麻布作的”表示包含在进行服务的各种记忆知识或世俗学科中的真理,因为记忆知识或世俗的事实属于外在人,理应为内在人提供服务。又:
主耶和华如此说,四十年终了以后,我必将埃及从他们分散到各民中招聚回来,我必把埃及被掳的人带回来。(以西结书29:13-14)
这些话,即“将埃及从他们分散到各民中招聚回来,把被掳的人带回来”,表示类似事物;这些话在许多地方也论及犹大和以色列。撒迦利亚书:
将来地上的各宗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给他们。埃及宗族若不上来……(撒迦利亚书14:17-18)
此处也在正面意义上论到“埃及”,并且“埃及”具有类似含义。
“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人类智慧,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但以理书(11:43),在那里,属天和属灵事物的记忆知识被称为“金银的宝藏”,以及“埃及的宝物”。论到所罗门,经上说:“他的智慧超过所有东方人的智慧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列王纪上4:30)。所罗门为法老的女儿建造的房屋并不代表其它东西(列王纪上7:8等等)。
主在婴孩时被带入埃及,与此处“亚伯兰”(的旅程)所表相同。此外,祂被带到埃及也是为了祂可以实现关于祂所代表的一切事。就至内在的意义而言,雅各及其子孙迁到埃及代表主在来自圣言的知识或认知上接受的最初教导,这也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在马太福音中,经上论到主说:
有主的天使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祂母亲逃往埃及,在那里等我吩咐你。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退到埃及,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3-15, 19-21)
在何西阿书,论到这应许,经上说:
以色列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
由此清楚可知,“孩子以色列”表示主;“我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句话表示当主是个孩子时,对祂的教导。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藉先知领以色列从埃及上来,他也藉先知而得保存。(何西阿书12:12-13)
此处“以色列”也表示主;“先知”表示一个施行教导的人,或一个教师,因而表示由知识、认知或宗教概念构成的教义。诗篇:
万军之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你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列族,把这树栽上。(诗篇80:7-8)
这也论及主,祂在知识、认知或宗教概念方面被称为“从埃及带出的葡萄树”,祂正在这些知识或认知上接受教导,或说祂正在学习它们。
1322.“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表示所有人都彼此不一致,或一个反对另一个,这从这句话本身清楚看出来。“听不懂彼此的语言”是指不承认别人说的话,在内义上是指不承认别人的教导,也就是他的教义,因为“语言(或嘴唇)”是指教义,如前所示(11:1)。他们嘴上的确承认,但内心却不承认;当内心不同意时,嘴上的同意毫无价值。这与来世的恶灵的情况很相似,他们也分为不同的社群,和善灵一样。不过,他们是因拥有相似的幻觉和恶欲而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行如一体,共同攻击、迫害真理和良善。因此,他们也有共同的纽带或兴趣把他们绑在一起。只是一旦这共同的纽带或兴趣不复存在,他们就会冲向彼此,互相攻击;这时,他们的快乐就在于折磨一个或多个同伴。这同样适用于世上这种教义和敬拜存在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在承认属于教义和仪式的东西上是相当团结、和谐的;但将他们凝聚起来的共同兴趣却是自我崇拜。他们越能分享这种共同兴趣,就越承认;相反,他们越不能或不希望分享它,就越分裂;至于原因,刚才已经提到了,即: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拥有任何真理;相反,每个人都以虚假取代真理,以邪恶取代良善。因此,这就是“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所表示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